一、学院简介
金沙2004路线js5基础医学学科创建于1939年,有着80多年办学底蕴和优良学术传统,先后培养了8万多名医学学子。金沙2004路线js5始终弘扬传承白求恩精神,深入挖掘凝练学院红色基因,秉承“以立德树人为使命,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科学人才”的办学理念,并与新医科卓越医学科技人才培养要求紧密结合,坚持“文化建院、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科研兴院”的建院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作为根本任务,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学院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名师1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视频公开课、国家级慕课各1门;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及二等奖2项。现有基础医学、生物学、药学和人与动物共有医学4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同时,基础医学作为“人与动物共有医学交叉学科群”的核心支持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院拥有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兽共患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方寒区气道疾病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金沙2004路线js5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的国家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二、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亮点
1.学科融合,专业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面向新医科建设要求和国家重大需求,学院融合基础医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建设生物医学科学专业。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成为热门报考专业,2023年首次接收校内转专业学生,成为全校全部满额录取十个专业之一,被学校称为最“年轻”、最“圆满”专业。2022年、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位列全国第3名。2024年获批建设白求恩实验班,实行本研贯通培养。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实现了多学科交叉,基础和专业整合课程形式,整合课程100%覆盖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小班授课和导师制,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图1.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图
2.夯实基础,医学教育支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学院承担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及附属医院全部18个本科专业(方向)的117门课程教学工作,其中理论类课程36门,理论(含实验)类课程65门,实践类课程16门,年均完成86万人学时。系统、扎实的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桥梁,学院不断加强医学教育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为学校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学院拥有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并于2022年成为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副组长单位((7/188))。学院积极提升中心信息化水平,建设完成基础医学虚拟实验教学平台与智慧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虚拟机能学教学项目及形态学数字化样本7000余项。2023年,学院将原病理学标本馆建设升级为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一体的基础医学形态数字化标本库,为教师提供虚实结合的情景化教学场景,给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建设首批医学新形态数字融合AI课程《病理学》与《组织学与胚胎学》并上线运行,学院教师获得全国“教育变革先行者”称号。
图2.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一直重视课程建设工作,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学院建设有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吉林省高校一流本科课程,2门吉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吉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吉林省课程思政建设课程1门。在2023年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典范案例和优秀案例评选中,《病理学》被评为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医学免疫学》被评为课程思政教学典范案例。
图3.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证书
学院教材建设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重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计划”,通过加强新形态教材研究,实现教材内容的动态调整和有机更新,为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坚实的支撑。学院组织一流教材编写团队,立足当前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特点,用心打造了一批具有权威性、创新性、延续性的经典传承教材。学院教师连任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学》第六、七、八、九、十版主编,覆盖全国96%的医药院校用书。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病理学》(第1版)和《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第2版)分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二等奖。
图4.全国首届优秀教材证书
3.以赛促教,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学院以“重基础,促创新,提能力,强素质”为教育理念,基于“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衔接,理论学习与创新实验相叠加,思政理念与价值引领相融合”的原则,将科研能力培养融于教学环节,建设科教融合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平台与团队,打造“理论教学夯基础—实践培训提能力—创新课题强素质”的三阶段递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服务生命健康事业的创新型医学本科人才的培养。
图5.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图
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比赛是我国基础医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学生学科竞赛之一,从2010年首届比赛至今,金沙2004路线js5一直为此项赛事校赛组织方。先后有1043名本科生参与此项比赛,涉及医学部各专业学生,专业覆盖率100%,累计获金奖25项,银奖20项,铜奖14项,同时获得最佳学术奖、最佳风采奖、最佳团队合作奖、高校优秀组织奖单项奖9项,获奖总数居国内同行高校前列。2023年,我校10支代表队获金奖5项、银奖4项、铜奖1项,最佳单项奖1项、高校优秀组织奖1项,创历史最好水平,奖牌总数居全国第二位。
近10年,学院教师指导3213名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43项,其中国家级221项、省级119项、校级303项;指导3766名本科生开展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研究以及1251名临床医学“5+3”一体化学生完成基础医学科研训练。同时,学院教师积极指导本科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中获二等奖1项,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全国决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23年,首次组建本科生团队参与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拓展学生国际化的专业学习和科研视野,在全球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医学学子的风采。
图6. 我校师生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中获得金奖5项,银奖4项,铜奖1项,奖牌总数居全国第二位
图7. 5金4铜!我校师生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中斩获佳绩